「閱藏」是「閱讀大藏經」的略稱,是大量直接誦讀或閱讀被編入大藏經的經典,是有別於專攻一部經典或研究某個教義思想的。這個方法的特色在於「以量求質」以及可更接近佛陀或佛弟子的場域。通過持續大量閱讀佛典(經、律、論),讀者可以有機會綜觀佛法的共同要義和不同的表述方式。另外,閱讀原文,可讓讀者接觸到經文中所描述的直接場景,以及對話者彼此之間互動的微妙涵義。因此,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,閱讀一部含有人物對話的經文,讀者常常可以將文字作為媒介,進入佛陀當時說法的場域,成為佛陀說法席內的旁聽生。如果這樣的關係可以成立,閱讀藏經所含有的經驗面向是比較直覺和當下,顯然異於「解經」的方式,也就是以分析、推理的方式來解讀經典。由此可知,為何歷代及當代很多祖師大德,都實踐閱藏的修行。顯然,閱讀藏經能作為深入佛法的墊腳石,也是為求道者開啟一扇「入佛知見」的方便門。然而,「閱藏」需要大量時間來閱讀,常常需要長期獨修。縱使,「閱藏」在學習佛法上有其重要性,但是在以課程和科目所建構的佛學院課程,似乎很難將需要長期時間學習的「閱藏」納入課程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!但是,真的不可行嗎?
中國北京楊新宇博士和多位法師及居士,在2015年12月12日所倡議的「大眾閱藏」,可能可以回答上述的問題。「大眾閱藏」主要源於楊新宇博士在佛學院教書時,為了改進佛學院教育而研發的教學內容。楊教授費心研究不同大藏經的分類法,去蕪存菁並發展出更細的經文目錄分類法,以便讀者搜尋。同時又耐心地發掘出相同經文的異名經,然後選定版本較為完備的經本,刪減另一經以確保「大眾閱藏」沒有重複的經文。在實際操作上,「大眾閱藏」有下列特色:
一、將經典依照「短、中、長」及由淺而深分類經文。本輯屬第一階段《短篇佛經彙編》四冊中之第一冊,另有《中篇佛經彙編》五冊,《戒定慧修彙編》,《雜藏彙編》(《中短篇聲聞律彙編》),此四類都是第一階段閱藏的內容。
二、從閱讀短的經文(20頁以下)開始,(短經有219部,佔全部經藏約61%)。此外,進行的方式上有(1)個人自修,(2)大眾共修,(3)定期讀書會和透過網路分享。
台灣僧伽終身教育學會成立的緣起之一,即以推動閱藏為護持僧眾修學的目標之一,然而,礙於方法不力而未能真正落實。因緣際會2016年秋末,承蒙閱藏數次的福慧法師引介楊新宇博士,因而本會能從楊博士手中獲此「大眾閱藏」所有經文檔案和相關資料。為感謝楊新宇博士等人推動「大眾閱藏」無私的法佈施精神,並且讓後人知此事的因緣始末,故撰文為記。
線上報名: https://reurl.cc/rZ7y9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