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報導

活動報導 點擊數: 906

2021.12.08「認識青少年成長的挑戰及溝通技巧」課程報導

2021「僧侶善巧助人系列」線上課程

B-4認識青少年成長的挑戰及溝通技巧 —— 我們與青少年的距離

釋宏教 報導

本次講座邀請到周宗成諮商心理師,現於財團法人「張老師」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執登諮商心理師,並持續擔任義務及督導,帶領「種籽對話空間」讀書會親子兩代共讀,並參與「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」團隊。周老師曾任臺北市東區少年服務中心主任,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青少年心理諮商師,生活中是個愛作夢,也勇於實踐夢想的人,一生都將致力於學著活得一致、練習著所學之事,也同時感受著愛、享受著愛。

課程開始前,周心理師邀請每位學員為自己騰出一個安靜舒適的空間,練習九拍呼吸以調整身心,將心帶回到最安全、舒適的狀態,以輕鬆有趣的課前活動,帶領大家做好進入課程的準備。

青少年的生態系統的合作觀

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選擇權,當任何人決定出現在他人面前時,總希望自己是被歡迎、被善待的,尤其兒童跟青少年更是如此。如果將青少年放在中心點,這個生態系統觀像是一個同心圓,將其擴大到家庭、校園、社區,甚至開始去留意有可能社會的輿論或社會價值,其實都會影響到青少年的發展。

青少年的口頭禪

身旁和媒體上常見的青少年,最常說的一句話:嗯、隨便、你很煩!當家長聽到孩子這種語氣時會不解:「只是問他晚餐想吃甚麼?怎麽就不耐煩!?」。周老師提到,與青少年相處,需要聽懂語言背後的情緒,或許只是一種口頭禪,並無針對之意。而青少年講幹話的原因,往往是認為彼此熟悉、有安全感,才會用較直接的説話語氣來表達。

青少年階段的發展特性

回顧青少年成長階段的發展特性,從身心變化來看,隨著生理荷爾蒙的轉變,開始有第二性特徵、外貌、體型等的改變,發現長大了,希望有些事情能開始自己做決定;從老師説、同學説、他們說等等,進行社會參照。從青少年的發展理論而言,這就是發展自我認同的階段。

青春期行為與思考的四大特質:

課程中周心理師引用《青春,一場腦內旋風》一書「第七感練習,迎向機會與挑戰」中提到,青春期的行爲與思考有四大特質:求新求變、增加社交參與度、高張的情緒強度、意識擴展的創新探索;講述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們,勇於嘗新、體驗不同經歷,尤其喜歡參與社交活動以增加同儕連結,促成新的友伴關係,而高張的情緒,也賦予生活更多的活力。由於創新探索的概念思考模式,不斷地推陳出新,使青少年有意識地用新方式理解世界,開創更多的可能性。

青少年面對的關係挑戰

青少年發展階段需要學習交友的能力,學著觀察、留意、投入、分辨和選擇,這需要付出時間與勇氣跟他人接觸。有些青少年認為自己沒有朋友,也不知該如何交朋友。有時帶著滿腔熱血想和他人互動,但往前一步時對方卻退縮,又或者對其所說無回應,發生了彷彿被視為空氣的窘況!

關係的挑戰與考驗

(一)幫一個忙的訴求

青少年的人際關係中,同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成長過程中若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價值,也得不到身邊同學朋友的回應時,會感覺自己很孤單、被排斥,甚至開始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,長期下來青少年會感到自己被孤立、孤獨而絕望;相對的,當青少年非常積極努力,想投入一段關係時,又會面對到一些掙扎,如:同學請求把書帶回教室、幫忙要隔壁班男生的Line,或下課後到轉角處堵人等。當青少年很在乎友誼時,容易被委託、要求做某些事,這些都會帶著利益的交換,可見青少年所接觸的人和環境就是一大考驗。

(二)種種誘惑與魔考

在青少年成長階段中,時常經歷著周圍環境種種的誘惑與魔考,當中可能有幫派組織、毒品、菸、酒、金錢乃至性的誘惑。尤其在少管所被孤立的青少年是某些人眼中的人才,常被身邊所謂的哥哥、大人當作工具被利用,而這些人往往是一些機智敏捷的青少年。當我們面對青少年時,若只因對方的言行舉止就與他保持距離,可能會將對方推向歧途。

(三)家庭期待與同儕期待的衝突

當青少年無法完成家庭對他的期待時,會感到壓力、沮喪和挫折,相對在與朋友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時,會比較開心。當需求得到回應時,會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、被在乎的;反之,在經歷家庭或社會的期盼時,卻是感到喘不過氣。家長是否在無形中抛給青少年過多的期許,而忽略了他的承受力?又或者青少年只是一個為家長自己實現自我願望的機會?

(四)拒絕的智慧

在生活環境中,家長應教導孩子學會拒絕,協助孩子練習如何表達拒絕、對自己人身安全的判斷,甚至練習選擇離開的勇氣。隨著大環境的改變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如被認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時,便會有很多人想接近,因此孩子需要具備適當表達拒絕的智慧。

關係中的內在需求連續光譜

用移動連續光譜的方式看待青少年會了解到,其實青少年是需要被關注的。當看見青少年的情緒或行爲反應時,先別急著做判斷,多一點耐心觀察、交談和傾聽,來幫助青少年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。一個人的關係自我認同(Relational Identity)是來自關係(relational)的互動,非單獨一方所決定。關係的自我認同:散佈(distributed)在不同情境、非單一情境,且是被表現出來的(performed);在關係中呈現出非固定存在,是流動的(fluid)、非定格的。

每個當下,都是一個新關係

以終為始———練習善待身邊的人,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,以「希望有一天,當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、青少年時,心裏是溫暖美好可以微笑的。」為目標,讓一段關係有機會成爲人能向善發展的好資源,讓每一個當下,都是一個全新的關係。從自我調節開始,讓自己有機會靠近自己的情緒,與青少年互動時,才能調節彼此可以互動對話的頻率,當中包含傾聽、回應、核對、提問的共同調節過程,並以外行人的謙虛和好奇Not-knowing,提出讓青少年感覺被尊重的問題。永遠保持歡迎和邀請,讓青少年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、被愛的,讓相遇成爲彼此生命中帶得走的禮物。

學員們的真心話

對於青少年成長的挑戰與溝通技巧的課程安排,學員們一致反映獲益良多,留言感恩學會與老師的精心安排,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機會聆聽周老師的課。學員在聽課的過程中感覺到被療愈,似乎也讀懂了青少年留下的未盡事宜,有機會靠近自己的情緒,也瞭解到處於青少年時期的衝動、孤單與脆弱的複雜情緒,也需要被尊重和善待。